This explainer is more than 90 days old. Some of the information might be out of date or no longer relevant. Browse our homepage for up to date content or request information about a specific topic from our team of scientists.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its original language. Please reach out if you have any feedback on the translation.
在2021年12月22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刊登一篇研究「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研究指出,在這個真實世界的追蹤研究,雖然COVID-19疫苗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包括:發燒、倦怠等,但嚴重的不良反應仍很少見。這些結果有助民眾更好理解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的真實狀況。
在2021年12月22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刊登一篇研究「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研究指出,在這個真實世界的追蹤研究,雖然COVID-19疫苗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包括:發燒、倦怠等,但嚴重的不良反應仍很少見。這些結果有助民眾更好理解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的真實狀況。
在2021年12月22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刊登一篇研究「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主要是想更加了解打完疫苗(包括:BNT、莫德納和嬌生)後,有哪些因素可能與不良反應有關,如:年齡、種族、性別、疫苗品牌、疫苗劑量和醫療條件等。
研究結果顯示,發生不良反應最密切相關的因素:接種劑量、疫苗品牌、年輕族群、女性,以及接種前感染過COVID-19。其中在比較接種劑量:「未完整接種」和「完整接種」中,分別有0.3%和0.2%的人回報有過敏反應或全身性的嚴重過敏反應。研究指出,在這個真實世界的追蹤研究,雖然COVID-19疫苗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包括:發燒、倦怠等,但嚴重的不良反應仍很少見。這些結果有助民眾更好理解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的真實狀況。
Beatty AL, Peyser ND, Butcher XE, Cocohoba JM, Lin F, Olgin JE, Pletcher MJ, Marcus GM. 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 JAMA Netw Open. 2021 Dec 1;4(12):e214036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40364. PMID: 34935921.
COVID-19公民科學(COVID-19 Citizen Science)移動裝置參與項目:https://covid19.eurekaplatform.org/
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簡單摘要該研究報告的重點,供媒體朋友與民眾更加理解該篇研究的內容與限制。
本篇研究有諸多重點與限制,列出以下幾點:
這項追蹤研究是透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建置的Eureka’s COVID-19 Citizen Science,此「COVID-19公民科學」研究參與平台是基於手機APP(iOS、Android)蒐集資料,自2020年3月26日至2021年5月19日期間,招募至少施打過一劑的18歲以上民眾共19,586名,參與者的平均年齡在54歲、女性比例68.8%。
在僅施打一劑的BNT或莫德納(亦即:未完整接種)的參與者中,8,682人中有5,629人(64.9%)回報不良反應;在施打兩劑BN或莫德納、一劑嬌生(亦即:完整接種)的參與者,11,141人有8,947人(80.3%)回報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疲勞、肌肉疼痛、頭痛、發冷、注射部位發紅或腫脹、關節疼痛和發燒。
過敏反應的比較上,「未完整接種」有26人(0.3%)回報有出現過敏反應,「完整接種」的人則有27人(0.2%)。在其他自填回報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頭暈、腦霧(無法如平時專注思考),淋巴結腫大和注射部位疼痛或酸痛,以及兩名參與者有回報出現血小板低下症(Thrombocytopenia)。
上述數據經過模型分析後,發現不良反應的最相關因素是疫苗劑量(完整接種者vs. 未完整接種者,odds ratio [OR], 3.10; 95% CI, 2.89 to 3.34; P < .001),其他還包括:莫德納疫苗(相較BNT疫苗有較高的勝算比)、女性(OR, 1.65; 95% CI, 1.53-1.78; P < .001)、感染過COVID-19(OR, 2.17; 95% CI, 1.77-2.66; P < .001)、亞洲人、懷孕和使用大麻,都有相對較高的勝算比。另外,發生嚴重或非常嚴重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則有:莫德納疫苗(相較BNT疫苗)、女性,以及感染過COVID-19。
「不良反應」與「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皆會因為不同的疫苗品牌而有差異
不同疫苗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比較:莫德納疫苗比BNT疫苗有高出兩倍的勝算比(OR, 2.00; 95% CI, 1.86 to 2.15; P < .001);嬌生疫苗比BNT疫苗有更低的機率(OR, 0.64; 95% CI, 0.52-0.79; P < .001)。
發生嚴重或非常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比較:莫德納疫苗比BNT疫苗高出約1.88倍的勝算比(95% CI, 1.63-2.17),BNT與嬌生疫苗則沒有差異(OR, 1.03; 95% CI, 0.67-1.58; P = .89)。
在2021年12月22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刊登一篇研究「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主要是想更加了解打完疫苗(包括:BNT、莫德納和嬌生)後,有哪些因素可能與不良反應有關,如:年齡、種族、性別、疫苗品牌、疫苗劑量和醫療條件等。
研究結果顯示,發生不良反應最密切相關的因素:接種劑量、疫苗品牌、年輕族群、女性,以及接種前感染過COVID-19。其中在比較接種劑量:「未完整接種」和「完整接種」中,分別有0.3%和0.2%的人回報有過敏反應或全身性的嚴重過敏反應。研究指出,在這個真實世界的追蹤研究,雖然COVID-19疫苗會出現許多不良反應,包括:發燒、倦怠等,但嚴重的不良反應仍很少見。這些結果有助民眾更好理解COVID-19疫苗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的真實狀況。
Beatty AL, Peyser ND, Butcher XE, Cocohoba JM, Lin F, Olgin JE, Pletcher MJ, Marcus GM. 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 JAMA Netw Open. 2021 Dec 1;4(12):e214036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40364. PMID: 34935921.
COVID-19公民科學(COVID-19 Citizen Science)移動裝置參與項目:https://covid19.eurekaplatform.org/
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簡單摘要該研究報告的重點,供媒體朋友與民眾更加理解該篇研究的內容與限制。
本篇研究有諸多重點與限制,列出以下幾點:
這項追蹤研究是透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建置的Eureka’s COVID-19 Citizen Science,此「COVID-19公民科學」研究參與平台是基於手機APP(iOS、Android)蒐集資料,自2020年3月26日至2021年5月19日期間,招募至少施打過一劑的18歲以上民眾共19,586名,參與者的平均年齡在54歲、女性比例68.8%。
在僅施打一劑的BNT或莫德納(亦即:未完整接種)的參與者中,8,682人中有5,629人(64.9%)回報不良反應;在施打兩劑BN或莫德納、一劑嬌生(亦即:完整接種)的參與者,11,141人有8,947人(80.3%)回報不良反應。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疲勞、肌肉疼痛、頭痛、發冷、注射部位發紅或腫脹、關節疼痛和發燒。
過敏反應的比較上,「未完整接種」有26人(0.3%)回報有出現過敏反應,「完整接種」的人則有27人(0.2%)。在其他自填回報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頭暈、腦霧(無法如平時專注思考),淋巴結腫大和注射部位疼痛或酸痛,以及兩名參與者有回報出現血小板低下症(Thrombocytopenia)。
上述數據經過模型分析後,發現不良反應的最相關因素是疫苗劑量(完整接種者vs. 未完整接種者,odds ratio [OR], 3.10; 95% CI, 2.89 to 3.34; P < .001),其他還包括:莫德納疫苗(相較BNT疫苗有較高的勝算比)、女性(OR, 1.65; 95% CI, 1.53-1.78; P < .001)、感染過COVID-19(OR, 2.17; 95% CI, 1.77-2.66; P < .001)、亞洲人、懷孕和使用大麻,都有相對較高的勝算比。另外,發生嚴重或非常嚴重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則有:莫德納疫苗(相較BNT疫苗)、女性,以及感染過COVID-19。
「不良反應」與「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皆會因為不同的疫苗品牌而有差異
不同疫苗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比較:莫德納疫苗比BNT疫苗有高出兩倍的勝算比(OR, 2.00; 95% CI, 1.86 to 2.15; P < .001);嬌生疫苗比BNT疫苗有更低的機率(OR, 0.64; 95% CI, 0.52-0.79; P < .001)。
發生嚴重或非常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比較:莫德納疫苗比BNT疫苗高出約1.88倍的勝算比(95% CI, 1.63-2.17),BNT與嬌生疫苗則沒有差異(OR, 1.03; 95% CI, 0.67-1.58; P = .89)。
Beatty AL, Peyser ND, Butcher XE, Cocohoba JM, Lin F, Olgin JE, Pletcher MJ, Marcus GM. 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 JAMA Netw Open. 2021 Dec 1;4(12):e214036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40364. PMID: 34935921.
Beatty AL, Peyser ND, Butcher XE, Cocohoba JM, Lin F, Olgin JE, Pletcher MJ, Marcus GM. Analysis of COVID-19 Vaccine Type and Adverse Effects Following Vaccination. JAMA Netw Open. 2021 Dec 1;4(12):e214036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40364. PMID: 34935921.